湘潭大学

中文版 | 英文版

彝心宜意,非遗非疑——探寻彝族服饰文化之美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23-08-08浏览次数:

为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8月8日,710公海赌赌船网站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暑假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盐井镇进行彝族服饰及银饰文化调研。

彝族银饰是中国彝族民族传统的珠宝饰品,具有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其制作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彝族银饰不仅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装饰品,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彝族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感恩和敬畏之情。然而,随着现代工艺的快速发展,由于生产周期和成本的考量,越来越多的机器制作逐渐在挤压饰品制作的手工艺人的市场,再加上按照彝族银匠传统,这门技艺只能传给本家族的人,而且传儿不传女,极少外传,从而导致越来越少的彝族年轻人继承传扬工艺,这种锻造技艺文化的发展已经面临着没有传承人的困境。实践团实地考察彝族服饰及银饰文化现状,采访当地彝族服饰、银饰店老板,思考让彝族传统手工艺人在快速机器制造的市场中发挥自己独特优势的方法。

实践团成员以小组的形式,实地采访了两位彝族服饰店老板,切身体验彝族正装的传统之美。第一位服饰店老板详细介绍了女性彝族正装的组成元素,展示了一套几十年以前手工缝制的服饰 ,其背部可以清晰可见细密的针线纹路。一位彝族奶奶展示了缝制领子饰品的全过程,展现着彝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第二家服饰店中,实践团成员穿上了彝族服饰,真真实实感受到“美的重量”,无论是最外面的银饰,亦或者最里层的内衫、裙子,都非常重。老板展示了他最近在缝制的一件马甲,从最初的布料到最后的花纹都需要不同的针法。通过老板的讲述,了解到彝族服饰在过去也是要按种族严格区分,分为黑彝和白彝两族,其中黑彝较为尊贵。随着大家思想的进步,这些服饰限制渐渐消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颜色。与此同时,老板也强调了女性头饰的不同及意义。

(图为实践团与彝族服饰店员合影图)

随后,实践团成员走访了一家银饰店,老板介绍到,银饰种类多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戒指和耳环。戒指的形状与平时所见不同,整体成菱形,中间通常镶嵌一颗玉石,菱纹中包含了许多毕摩文化的含义;银饰的制作大多数是由客人自己带去原材料,店家通过加工获取加工费。

老板特意强调,古法制作银饰一般没有特殊的花纹印具,均是由匠人用锤头和一些普通的手具制作而成。一般分为几个步骤:压片-锻打-打磨-制花,其中锻打是最考验匠人耐力的,而制花是最考验工艺要求。除了制作银饰品,清洗银饰品也是制作银饰师傅的一项日常工作,银本身颜色非常白,有些类似于珍珠白,而日常所看到的银制饰品由于氧化而呈现不出本身的白。通过网络资料,还了解到,制作银器除了几个基础步骤外,还有高达十几种少见的工序,而彝族民间银饰技艺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遗名录。银饰除了日常装饰作用,还是身份地位、富贵的象征,同时还有驱鬼辟邪、延年益寿的益处,在整个文明史上,彝族也是最早冶炼、铸造银器的民族之一。

(图为彝族银饰图)

710公海赌赌船网站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暑假实践团在此次实践中,探索了彝族服饰文化的有关故事和彝族人民的智慧,切身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之美。广大青年应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参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其当代价值。


通讯员:冀志宏、刘珊珊、任冰蝉

关闭

阅读关注最新发布